安藤忠雄與安東尼·葛姆雷在Museum SAN的《大地》
英國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韓國展覽在原州的Museum SAN開幕。展覽名為《空間繪卷》,呈現48件作品,涵蓋大型雕塑、沉浸式裝置、素描與版畫,并首次展出了與日本建筑師安藤忠雄合作完成的永久性裝置《大地》。這是首個專為永久陳列葛姆雷作品而設計的空間。
《大地》隱藏在博物館的花園下方,形似一座直徑25米的地下穹頂。穹頂頂部的圓形開口引入自然光線,既呼應了萬神殿的建筑精神,又融合了安藤忠雄的極簡主義與葛姆雷的空間意識。參觀者沿階梯下行時,首先透過全景玻璃墻看到葛姆雷《塊體系列》的七尊鑄鐵人像——它們或坐、或立、或蜷,靜默地棲居于洞穴般的空間中。繼續深入,穹頂的混凝土結構將周圍自然景觀的片段納入視野,空間體驗愈發沉浸。最后一尊鑄鐵人像立于室外,透過開口與遠山遙相呼應。
所有圖片由Museum SAN提供
《空間繪卷》:48件作品與一座永久裝置
《空間繪卷》梳理了安東尼·葛姆雷數十年來對人體與空間關系的探索。展覽分布于清照館的三個展廳,作品探討了如何表現身體,以及如何通過身體感知、移動并理解空間。其中最具突破性的《大地》作為永久性建筑裝置,錨定了展覽主題,重塑了博物館及其作品與自然景觀的關聯。這座由安藤忠雄設計、陳列葛姆雷作品的地下穹頂,通過光線、材料與身體移動,構建了一個強化空間意識的冥想環境。當參觀者在鑄鐵人像間穿行時,作品引導他們重新思考自身作為感知主體在建筑與自然元素中的存在。
Museum SAN長期致力于融合藝術、建筑與自然,此前的詹姆斯·特瑞爾展館與《光之空間》項目已體現這一理念。“本次展覽旨在讓物理空間與想象空間交匯,”雕塑家指出,“作品將激活而非占據空間,探索建筑結構與身體作為感知容器的關系。”《大地》進一步深化了這一方向,光線、陰影、聲音與溫度在此成為藝術的一部分,與雕塑和混凝土同等重要。
《空間繪卷》在Museum SAN開幕
對身體、空間與感官的探索
第一展廳的《閾限場》由七座蜂窩幾何結構的雕塑組成,多孔輕盈的形態暗示身體作為邊界的特性。這些人體尺度的虛空結構,呼應了泡沫的脆弱與形態的無常。第二展廳的紙本素描與版畫以二維形式延伸這一主題,葛姆雷通過明暗、質量與虛實的對比,反復探討身體與建筑、外部形式與內在體驗的對話。
第三展廳的《軌道場II》以沉浸式裝置收官,交錯懸掛的鋁環部分固定于地面與天花板,部分自由漂浮,邀請參觀者彎腰、轉身、穿行于矩陣之中。移動成為作品的一部分,既呼應了“觀者作為主動參與者”的伊姆斯理念,也印證了葛姆雷的觀點:雕塑的本質不在于物體性,而在于具身體驗。
展覽呈現了與安藤忠雄合作的永久裝置《大地》
25米寬的地下穹頂頂部設有引入光線的圓形開口
作為葛姆雷在韓國的最大規模展覽,共集結48件作品
下行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葛姆雷《塊體系列》的七尊鑄鐵人像
Museum SAN融合藝術、建筑與自然的使命在此得到充分體現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