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衰落并非源于人工智能,而是被模板的海洋所淹沒。Squarespace、Wix和Shopify等平臺讓建站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但代價卻是創意、原創性和靈魂的喪失。如果每個網站都千篇一律,設計還有什么意義?

先說清楚一點:人工智能并非網頁設計的反派。它只是我們集體選中的替罪羊,而真正的兇手——模板——卻一直藏在眾目睽睽之下。

我說的不是初學時下載的那些入門模板,而是那些吞噬一切、千篇一律、為SEO優化、盲目追求轉化率的同質化設計。它們將開放的互聯網變成了一個可悲的展廳,里面漂浮著"立即購買"按鈕和米色矩形。

如果你覺得網絡死氣沉沉,仿佛陷入了"首圖、標語、三個圖標、行動號召"的無限循環,那并非人工智能的錯。

而是因為我們用模板馴服了創造力!

真兇:標準化即服務

我們曾經像打造數字家園一樣設計網站——定制木工、奇特走廊、出人意料的色彩選擇,甚至大膽加入音效。每個網站都有個性,有靈魂。

如今呢?網站不過是換了層皮的Shopify店鋪,假裝自己是品牌體驗。就連本應充滿創意的作品集網站,也變成了彼此的克隆體:柔和的背景、無襯線字體,以及一杯刻意擺放的咖啡杯照片,試圖為這場恐怖秀增添一絲人性。

發生了什么??模板泛濫了。

ThemeForest、Squarespace、Webflow和WordPress雖然方便,卻創造了一個生態系統,在這里差異化不僅可有可無,甚至是被勸阻的。因為原創性會破壞模板。

而破壞模板不利于轉化率、SEO,或是客戶那個讀過UX最佳實踐Medium文章的表弟Chad。

模板不僅扁平化了設計,更扁平了期望

說實話:客戶不再要求設計了。他們要的是"像這樣的網站"。你知道的——簡潔、有動畫、滾動流暢、"現代感"。在2025年,這不過是"我想要和別人一樣,省得動腦子"的委婉說法。

模板不僅簡化了網頁開發,更重塑了人們對網站的期待。

既然可以把品牌色套進無代碼模板,加幾個Lottie動畫就完事,何必雇傭設計師?最終結果不算糟糕,而是比糟糕更糟——毫無記憶點。

最諷刺的是,這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人工智能沒有殺死設計,我們為它提供了藍圖

大家都在指責ChatGPT、Claude或Midjourney扼殺了原創性。但人工智能并非憑空入侵我們的工作流程。它以我們喂食的內容為訓練素材。而我們喂給它什么?

成千上萬個模板化、再模板化、為SEO優化的雷同網站。當你的作品集滿是復制的網格布局和2017年從Stripe抄襲的漸變按鈕時,怎么能指望機器人創新?

人工智能不是設計的終結,而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早已標準化、消毒化并以39美元在網上售賣的互聯網。

我們給人工智能喂食了互聯網的宜家目錄,卻期待它輸出包豪斯。

設計型網頁已死——應用型網頁長存

沒人愿意說出口的殘酷真相是:我們熟悉的"網站"——手工打造、定制化、探索性的——正在消亡。

取而代之的是網頁應用,而非網頁。功能性成為新的創意。首頁變成了儀表盤,"關于我們"頁面成了Notion文檔。2014年讓你自豪的實驗性布局?現在連核心網頁指標都過不了關。

我們曾經熱愛的網絡是畫布,如今的網絡是為用戶留存、廣告收入和無縫電商優化的模塊組合。

或許這是不可避免的。

設計不再關乎創造獨特體驗,而是關于降低跳出率、達成轉化目標,以及測試按鈕高度該用1.5em還是1.6em。

我們不再是設計師——而是模板馴獸師,微調變量直到表格變綠。

網頁設計不僅在消亡——它正在演變成產品管理

設計師與產品經理的界限已經模糊。你不是在設計首頁,而是在優化漏斗;不是在選擇字體,而是在維護"品牌一致性";不是在創作藝術,而是在調和商業目標。

今天的普通網站不是設計出來的,是組裝出來的。

它是一系列從預設設計系統中挑選的UX組件,這些系統存在于Figma文件中,體積之大甚至產生了自己的引力。我們的報酬不再來自創新,而是確保沒有任何意外。網頁設計已變成偽裝成創意的企業風險管理。

諷刺的是:模板本應是工具,而非終點

公平地說,模板本無惡意。它們本應幫助我們更快工作、更好原型設計、 democratize設計。但就像之前的圖庫照片一樣,它們變成了互聯網的快餐——廉價、方便、毫無營養。

而且像快餐一樣讓人上癮。

既然有現成的"巨無霸"著陸頁模板,何必從頭開始?既然模板"已被驗證能轉化",何必追求原創?

我們建立了一個"夠好就行"的世界,然后培養新一代設計師將其視為天花板而非地板。

還有希望嗎?有。但不在ThemeForest上。

如果網頁設計還想存活,就需要反叛。為了表達而拒絕效率,拒絕"有效"的套路,深入探索"出人意料"的可能性。當然,在緊迫的截止日期和讀過太多SaaS著陸頁分析報告的客戶面前,這很難實現。

網絡上的藝術家——那些怪才、勇者、仍手寫CSS代碼、為純粹樂趣而設計動畫的人——他們還在。但他們已非主流,不在Product Hunt前十,而是躲在CodePen、個人博客和獨立網絡的角落。

如果你想拯救設計,就停止喂養模板機器。創造古怪的、丑陋的、令人困惑的、有人味的東西。

因為互聯網本不應是千篇一律的流水線。它本該是游樂場、朋克雜志、實驗室——有點混亂、有點破碎,但毫無疑問地充滿生機。

結論:是我們干的。不是人工智能。

別再讓人工智能為創意的消亡背鍋了。不是AI模板化了網絡——是我們。我們選擇了速度而非原創,轉化率而非個性,便利而非工藝。

是的,人工智能可能會完成這項工作。但別忘了是誰先扣動了扳機。

如果網頁設計終將消亡,至少讓它死得與眾不同。

精選文章:

藤本壯介為NOT A HOTEL打造圓形綠植屋頂別墅:隱入沖繩大地的地景建筑

阿斯頓·馬丁東京聯排別墅:極簡主義下的超奢生活新范式

為反彈而生:為什么韌性才是真正的創造超能力

現代主義最具影響力的建筑師指南

人工智能時代的設計領導力:趁還來得及的時候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