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正在快速變革。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自動化生產流程、消除部門壁壘,甚至讓非設計師也能完成曾經需要整個設計團隊的工作。無論你是否接受,我們正邁向一個許多設計任務不再需要設計師的世界。

如果這讓你感到不安,你并不孤單。但未來能蓬勃發展的團隊與那些被淘汰的團隊之間,關鍵區別在于:

一些設計領導者正在主動掌控敘事權,而另一些人還在等待別人告訴他們下一步該怎么走。

這是領導力的關鍵時刻——別錯過它

如果你在一家快速發展的科技初創公司工作,可能已經感受到了壓力。高管們希望用更少的人力產出更多成果,產品和工程團隊正在試驗人工智能工具,而你被要求以更快的速度推進——卻對團隊究竟該負責什么越來越模糊。

你大約只有六個月的時間窗口來采取行動,并影響設計職能在組織中的未來形態。?請善用這段時間。

因為如果你不去塑造這個未來,別人就會替你決定——很可能是你的首席技術官、產品官或首席執行官。除非你主動介入,否則他們很可能看不到設計在這個新格局中的全部價值。

現在就需要采取主動措施引領變革:

與高管團隊預約會議,清晰闡述AI時代現代化設計團隊的愿景

制定戰略提案,說明機遇、威脅及團隊如何進化應對

探索AI工具——不僅為了效率,更要解鎖創造力、協作和自主性的新模式

重構設計流程,支持多層次貢獻:部分由自動化完成,部分由產品經理/工程師驅動,核心部分仍由資深設計師主導

調整招聘策略,優先招募能跨越設計-工程邊界的"全棧設計師",這些人才擅長在AI最活躍的模糊地帶游刃有余

行業壁壘正在崩塌——你準備好了嗎?

隨著AI吞噬生產環節,設計與工程間的傳統界限開始消融。許多曾經專屬設計的任務,很快將由他人或機器接手。

在這種環境下,設計系統將成為戰略級資產——不僅為了保持一致性,更是為了有效授權。一個治理完善、符號化且深度集成的系統,能讓全組織快速做出明智修改,而不必每次都依賴設計師。

這意味著需要像對待產品一樣投資設計系統:

配備專職團隊

優先實現與代碼的深度集成

培訓非設計人員安全參與貢獻

明確界定何時需要人工設計介入

你的團隊不再需要設計所有東西,但要確保所有產出都具備設計品質——無論創造者是人、機器還是人機協作。

重新定義設計師的角色

這一變革將對人才招聘、團隊結構和資源配置產生深遠影響。

現實是,我們未來需要的設計師總量會減少,但對人才的要求將更專業、更資深、更具戰略價值。

你需要的是精通AI的全棧設計師——能夠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用戶體驗與代碼、界面與基礎設施之間,在模糊地帶保持創造力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需要更多資深設計師兼教練,他們不應局限于傳統產品團隊,而要像海豹突擊隊那樣運作:作為高影響力的跨職能小組,專攻戰略級難題。

這些精英將聚焦:

從0到1的創新項目

中長期戰略布局

前瞻性概念產品

內部工具與服務設計挑戰

AI無法獨立解決的復雜流程

他們將充當戰力倍增器——制定方向、攻克難題、提升組織整體水平。不負責日常需求,而專注突破性創新。

未來最具價值的設計師需要:

熟練掌握AI工具與語言體系

在設計、產品與工程的交叉地帶游刃有余

具備系統化思維與模式擴展能力

能在具體執行與戰略指導間自如切換

擅長重構流程而不僅是界面

擁有服務設計思維——洞察全局,打造端到端體驗

敢于摒棄過時的工作方式

現在就需要開始發掘、培養和提拔這類人才。

不要等待,主動引領

設計不會消失,但正在蛻變——從執行轉向統籌,從工藝轉向系統,從功能轉向戰略。

要成為新時代的領導者,你必須搶占先機:

提出大膽而富有說服力的愿景

向管理層普及變革趨勢及其重要性

重構工作流、招聘策略和組織模型

以緊迫感推進這一切,因為時間窗口正在關閉

不要等待審批,不要等待重組,不要讓別人決定你團隊的未來。

此刻就是你的機遇。抓住它。

精選文章:

責任始于設計——為什么人工智能必須以人為本

在“建筑師名人堂”鹿特丹,MAD設計了一座移民博物館

"品牌的環境塑造了它的表達方式":設計師Laura Beulens談構建視覺形象的微妙藝術

創意通才的崛起:為何“精通多種事物”正在成為一種超能力

以藍色墨水描繪自然寧靜的鋼筆線描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