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執著于垂直領域的壓力了。2025年,真正的優勢在于多才多藝。
多年來,我們一直被灌輸這樣的觀念:與其試圖面面俱到,不如專注于一項特定技能。然而,在預算削減、AI顛覆和客戶需求多變的行業震蕩中,2025年的多技能已不再是一種妥協,而是一種優勢。那些擅長同時駕馭插畫、網頁設計、攝影甚至文案創作的人,或許正是為這個新時代而生。
設計師兼創意顧問Mike Hindle一針見血地指出:“多年來,創意人士被要求細分領域、專精一技、堅守賽道。但在2025年——面對預算縮水、AI沖擊和經濟低迷(唉)——擅長多種技能不再是一種妥協,而是一種競爭優勢。”
為什么?因為如今客戶希望用更少的供應商獲得更多服務,項目周期被壓縮,創意行業本身的演變速度也遠超預期。當整條高速公路都在施工時,適應能力比嚴守車道更重要。
設計師、藝術家兼創意總監Kyle Wilkinson認為,這種轉變是行業進化的核心。他說:“這個行業建立在進化之上,而專精往往會拖慢腳步。這就是為什么我一直相信并踐行通才之道——迄今為止,它讓我受益匪淺。”
為零工經濟而生
多重收入來源不僅是明智的商業策略,如今更是一種生存之道。當某一領域的工作枯竭時,通才可以迅速轉向其他方向;當客戶同時需要品牌策略和社交媒體內容時,他們能一手包辦。
但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多技能與淺嘗輒止截然不同。新時代的通才并非樣樣稀松,而是能夠將深度創意思維自信且嫻熟地應用于多個領域。
網頁設計師兼開發者Matthew Jackson以醫學為例:“醫生不會立刻專攻某一科,他們會先全面學習各領域知識多年。同樣,同時理解設計、商業、開發、印刷、營銷、行為科學和銷售,怎么可能沒用?”
視覺敘事專家Fiifi D?ansi也贊同:“先成為通才永遠是好事,這樣能拓寬視野、磨煉品味。”他以著名設計師Massimo Vignelli為例,說明跨學科成就的典范。
D8創意總監Steven Bonner補充道,通才技能能讓你更出色,“因為你理解所聘請專家的實際工作內容”。
客戶為何青睞“一站式服務”
預算緊張和緊迫的時間表讓客戶越來越看重效率。如果你能同時搞定品牌形象、動態圖形和社交媒體內容策略,不僅為他們節省了成本,還免去了協調多個供應商的麻煩。
Levie聯合創始人兼CEO Jose Nava在實踐中見證了這一點:“隨著業務擴展,我們發現過度專精會帶來局限。多元化的能力反而是優勢。行業在變,我們需要持續成為通才。”
平面設計師Tony Clarkson將這一點發揮到極致:“我一直是個通才——只要客戶問‘你能做XYZ嗎?’,我都會先答應再想辦法。這些年來,除了設計,我還包攬過從幫客戶設置郵箱到搭建展覽線束等各種工作。”
如何駕馭通才之道而不透支
成功通才的秘訣未必是來者不拒,而在于對技能范圍的戰略性把控。
創意總監Mark Hutton?Hutton Creative表示:“我認為創意人應該能應對大多數設計領域,但要有分寸。我不會3D設計或復雜編程,但了解相關知識,這樣與專家合作時能理解工作流程。”
聯合辦公空間Gather Round市場總監Danie Stinchcombe數十年來一直踐行此道:“我做營銷25年,從未專攻某一領域。嘗試各種事情始終是我的優勢。”
多元技能不僅增強抗風險能力,還能平衡工作與生活。插畫師Annie McGee解釋道:“我是個多領域創作者,身兼插畫師和 workshop 導師。說實話,‘雜而不精’恰恰讓我的創意生活得以持續。我患有健康狀況不穩定的殘疾,身體狀態每天不同。多樣化的工作讓我能靈活調整而不至透支。”
簡而言之,廣泛的技能不再是不夠專注的安慰獎,而是為行業需求所做的準備——這個行業需要創造力、適應力和縱觀全局的能力。
在AI能搞定技術執行的世界里,能跨學科戰略思考的人類通才不會過時,反而正變得不可或缺。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