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INITY公司的利亞姆·費舍爾(Liam Fisher)指出,隨著設計工具的普及,設計師需要重新定義自身角色。
如今,設計已不再是“創意人士”的專屬領域,而是現代企業運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市場營銷、產品開發到人力資源、銷售和客戶服務,設計無處不在。
自疫情以來,視覺內容的需求激增。數據顯示,39%的人力資源從業者、36%的市場營銷與銷售團隊,以及52%的財務部門表示他們正在創建設計素材的數量遠超以往。
而隨著易用、直觀的設計工具出現,任何人都能輕松上手。你不需要設計學位,只需一個點子和幾分鐘時間。
Canva的《視覺經濟報告》甚至發現,92%的企業領導者期望員工——無論其崗位——都具備基本的設計技能。畢竟,大多數人確實更偏愛視覺化的表達方式(無論是否愿意承認!)。
因此,68%的公司正在為非設計崗位的員工提供設計培訓。這種設計的大眾化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它加快了工作節奏,激發了創意,幫助團隊更清晰、更具創造性地溝通。
設計正在成為每個人的工作。這是一件好事。但這一轉變也帶來了緊迫的挑戰:當人人都能成為設計師時,如何保持一致性、質量和戰略協調?
為了在去中心化的創意世界中維持標準,設計師必須承擔新的責任——不僅是創作者,還要成為系統構建者、教育者和品牌專家。
設計的大眾化
在當今快節奏的數字世界中,設計已成為一種通用語言。無論是銷售提案、產品路線圖,還是內部備忘錄,人們都默認一個要求:所有內容都應看起來精致、專業且符合品牌調性。
現實是,任何人都能輕松參與設計。借助預制模板、拖拽工具和AI功能,只需點擊幾下就能制作出吸引眼球的內容。
這一轉變帶來了許多好處:效率提升、自主性增強,以及來自企業各部門的新鮮創意能量。但坦白說,它并非完美無缺。
“設計的大眾化并未降低專業設計師的重要性,反而使他們變得不可或缺。”
如果沒有清晰的設計系統或品牌規范,事情很快就會變得混亂——視覺風格不統一、信息混雜,品牌體驗支離破碎。
而這至關重要。跨渠道的品牌一致性最高可提升23%的收入。因此,設計師的角色正在演變。
這不是關于奪回控制權,而是關于賦能他人——通過引導、支持和設立邊界,讓創意在不損害品牌的前提下自由生長。
設計師作為系統構建者
如今設計師最重要的轉變之一是,他們的重心不再局限于創作優秀的設計素材,而是賦能他人大規模產出高質量內容。
這意味著建立堅實的基礎,讓每個人都能自信地創作。風格指南、可復用組件和品牌化模板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必需品。
可以將它們視為護欄。它們不會限制創意,而是引導創意朝著正確的方向自由發展。就像設計一個游樂場——邊界的存在不是為了限制樂趣,而是確保每個人都能安全、自由地探索。
當這些系統清晰且易于使用時,整個團隊都能在無需設計師干預的情況下,創作出符合品牌調性的優質內容。
設計師作為教育者
設計成熟度不僅關乎工具或模板,更在于培養一種文化:讓每個人都理解優秀設計的價值及其背后的邏輯。因此,如今的設計師也常扮演教育者的角色。
別擔心,這并非指枯燥的培訓課程(盡管它們有一定作用),而是將設計思維融入日常工作中。幫助人們不僅學會“如何設計”,還要明白“為什么某些選擇至關重要”。
為什么留白能提升設計效果?為什么某些顏色組合是禁忌?如何讓版式看起來平衡?
當設計師分享這些知識時,整個團隊的水平都會提升。它能促使人們更審慎地思考創作內容,并為他們提供工具,做出更自信的設計決策。
設計師作為品牌專家
當設計由不同團隊共同完成時,保護品牌形象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設計師如今承擔著品牌專家的戰略角色。他們必須確保每一份內容——無論是出自專業設計師之手,還是新手使用模板的首次嘗試——都能忠實體現品牌精神。
這不僅涉及修正拉伸的Logo或替換錯誤字體,還包括更宏大的使命:塑造品牌的視覺形象,并指導其隨時間演進。
設計師是品牌視覺DNA的守護者。他們的職責是確保這一DNA不僅定義清晰,還能通過每一個觸點準確傳達并一致呈現。
設計師在新時代的關鍵作用
歸根結底,設計的大眾化并未削弱專業設計師的價值,反而凸顯了他們的不可替代性。
越是賦能更多人參與設計,就越需要強大的設計領導者來指導、支持并在全公司范圍內擴展創意卓越性。
如今的設計師身兼多職。他們既是創作者,也是系統構建者、導師和戰略思考者。他們正走出設計工作室,進入領導層,展示設計如何驅動品牌力、用戶體驗和團隊協作。
設計的未來不是關于設立門檻,而是包容、協作與可擴展性。
但為了實現這一點,設計師需要引領方向——制定標準、構建系統并培育一種文化,讓優秀設計能在每個層級實現。
因為當設計成為每個人的工作時,設計師的職責就是守護品牌,并不斷拔高“優秀設計”的標準。
精選文章:
tsujio ippei 設計的包裝紙,看起來就像剛出爐的新鮮面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