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富有遠見的創意人正在通過大膽的美學、文化敘事和突破邊界的創新,重新定義跨媒介的視覺傳達。
2025年的平面設計領域既充滿巨大機遇,也面臨重大挑戰。隨著品牌尋求與日益多元化的受眾建立真實聯系,對設計師能力的要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們既要把握文化細微差異,又要保持商業吸引力。與此同時,AI工具的崛起迫使行業更加重視人類創造力不可替代的特質:概念思維、文化洞察和情感共鳴。
這份精心策劃的名單由此誕生。為確認當下最具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師,我們咨詢了全球創意社群、藝術總監和行業內部人士,最終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多元化的聲音,每位設計師都為視覺傳達實踐帶來獨特視角。
這些設計師證明:優秀的平面設計不僅是創造美觀的作品,更是建立一種視覺語言,既能表達人類共通的情感,又能頌揚個體差異。無論是為財富500強企業打造品牌形象,還是為草根運動設計海報,他們都展現了平面設計啟迪與激勵的力量。
1.?泰米·科克
尼日利亞裔美國視覺藝術家,科克工作室聯合創始人。以融合攝影、平面設計與3D圖形的"非洲中心主義"風格著稱,作品被Adobe創意駐留計劃收錄。他通過色彩與紋理的層次疊加,既展現尼日利亞文化傳統,又創造具有普世吸引力的視覺語言。
2.?娜塔莎·詹
Pentagram紐約合伙人,六度提名美國國家設計獎。這位臺北出生的設計師以"概念先于美學"的激進理念聞名,曾公開批判過度流程化的設計思維方法論,主張回歸直覺驅動的創意過程。其客戶包括MoMA、Tiffany等頂級文化機構與奢侈品牌。
3.?休·米勒
倫敦獨立創意總監,國際字體設計師協會(ISTD)理事。2024年憑借為環境主題專輯《世界盡頭,種一棵樹》設計的唱片封套獲得弗雷達·薩克獎。該作品通過有機形態的字體排印,將環境意識轉化為觸動人心的視覺敘事。
4.?瑞秋·戈格爾
舊金山獨立創意總監,曾任《GQ》《紐約時報》藝術指導。擅長構建信息層級分明的視覺敘事,合作客戶包括Airbnb、Dropbox。作為ADPList導師計劃參與者,她持續推動設計行業的公平性與包容性。
5.?瑪麗·布朗熱
Monotype字體設計總監。其創作的Faubourg Display字體融合法國裝飾藝術與18世紀過渡襯線體,Aligre字體則是對Fleischman Antiqua的現代復興。她主張"字體是社會意識的視覺載體"。
6.?英格麗德·皮卡尼奧爾
巴塞羅那平面設計師,其作品充滿加泰羅尼亞設計特有的文化活力。她自稱創作融合"非常規思維、奇思妙想與視覺狂想",曾為Masvell餐廳設計定制字體,靈感源自當地書法家Bonaventura Bassegoda的手寫體,在傳統與現代間建立精妙平衡。
7.?亞歷克·蒂爾
英國布里斯托爾獨立設計師,以概念驅動的字體設計聞名。其作品網站采用動態色彩系統,能根據項目自動切換主色調。曾獲D&AD鉛筆獎的"漢堡王熔毀"系列,通過液態金屬質感的字體演繹快餐文化的流動性。
8.?瓦萊·奧孫拉
倫敦Studio Moross設計師,發音提醒"是'wah-lay'而非鯨魚(whale)"。擅長將紋理與動態結合,曾為Riot Games、英國電影協會等客戶創作充滿非洲融合美學的視覺系統。這位帽子收藏家堅持"飽和色彩是情緒最直接的翻譯"。
9.?克洛伊·謝菲
西雅圖獨立設計師,2019年"新銳人才"獎得主。其工作室Scheffe Shields專注實體印刷物,為Nike、A24等客戶構建沉浸式視覺世界。她認為"數字時代更需要紙張的觸感與幽默的銳度"。
10.?馬特·威利
Pentagram紐約合伙人,曾任《紐約時報雜志》藝術總監。2021年創辦文學雜志《INQUE》,其設計將古典排版與現代網格系統結合,獲得美國國家設計獎肯定。他認為"空白處和字母同樣會講故事"。
11.?瑪蒂娜·文齊茨卡-奧布霍維奇
波蘭格但斯克實驗設計師,AGI成員。以掃描儀故障藝術聞名,曾與Squarespace合作打造霓虹視覺趨勢模板。她主張"混亂是數字時代最誠實的表達方式",其工作坊鼓勵參與者"用錯誤創造新語言"。
12.?亞歷克斯·森特
紐約CENTER設計咨詢創始人,前可口可樂設計師。他為湯姆·霍蘭德無酒精啤酒品牌設計的視覺系統證明"文化介入是最有效的商業策略"。堅持"品牌應該像流行文化符號一樣被討論"。
13.?康納·坎貝爾
倫敦動態設計師,Nike、亞馬遜合作者。其工作室堅持"動態設計不是后期添加的裝飾,而是品牌DNA的組成部分"。早期案例證明動態元素能使品牌認知度提升300%。
14.?萊昂德羅·阿西斯
巴西字體藝術家,以酷兒視角重新定義商業設計。曾為《魯保羅變裝皇后秀》、Netflix創作充滿張力的字體系統。他在Substack專欄分享:"少年時代試圖改變'女性化'字跡的經歷,反而培養了對字體人格的敏銳感知"。
15.?杰西卡·沃爾什
&Walsh工作室創始人,《40天約會》項目創作者。其Type of Feeling字體工坊將情緒轉化為可觸摸的視覺語言。通過"女士、美酒與設計"全球導師計劃,已支持超萬名女性設計師成長。
16.?瑪戈·萊維克
紐約法籍字體策略師,曾為LV、Prada設計定制字體。她認為"優雅不是視覺風格,而是信息與載體間的完美共振"。其碩士論文《字體中的女性凝視》已成為行業標準參考。
17.?保羅·沃特莫-哈利姆
漢堡Hyperfocus設計工作室ECD,品牌互動設計先驅。在D&AD演講中提出"品牌應該像電子游戲角色一樣具有行為邏輯",其作品被Visuelle雜志稱為"商業設計的人類學轉向"。
18.?莎拉·卡爾頓
英國KINSHIP工作室創始人,專注雜志設計與地方文化振興。創建"孤獨同事"聯合辦公空間,讓偏遠地區創意工作者告別孤立。其主編的《Northern Type》雜志記錄英格蘭北部的設計生態。
19.?特雷·西爾斯
Vocal Type字體工坊創始人,發現美國僅3%設計師是非裔后,創作反映少數族裔文化的字體。其"抗議體"系列源自民權運動標語,被斯派克·李電影采用。他認為"每個字母的曲線都承載著文化記憶"。
20.?卡拉·帕萊特
柏林獨立設計師,以"色彩挑釁"聞名。其家具品牌Tresi的視覺系統基于"徹底誠實"原則,使用熒光色與尖銳文案直擊消費主義痛點。她宣稱"討好大眾的設計既無聊又虛偽"。
設計新紀元的啟示
這20位設計師共同描繪出2025年平面設計的變革軌跡:
文化深度:非洲融合美學、加泰羅尼亞敘事等地域智慧獲得全球表達
技術哲學:在AI時代強調故障藝術、動態設計的人文內核
社會責任:通過字體工坊、導師計劃等構建包容性創意生態
商業創新:證明文化介入比傳統營銷更能建立品牌忠誠度
他們的實踐預示:未來的設計領導者不僅是視覺專家,更是文化翻譯者、技術哲學家和社會創新者的三位一體。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真實的故事與勇敢的表達,終將成為穿透噪音的利器。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