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開幕的哥本哈根"三日設計"展上,材料創新成為焦點。四家國際品牌通過火山廢料家具、29層紙板座椅等突破性設計,展現傳統制造商如何以材料戰略重構可持續生產范式。
Armadillo推出七件套AGRA FORMA系列
澳大利亞地毯品牌首次跨界家具設計,與悉尼設計師Tom Fereday合作打造以標志性Agra地毯為靈感的雕塑感作品,包括扶手椅、凳具及辦公桌等七件套。
核心亮點:
材質對話:純手工染色羊毛與美國紅橡木構成幾何語言共同體
設計哲學:尊重材料天然特性,打造"誠實而永恒"的物件
雙城首發:同步亮相哥本哈根設計展與墨爾本設計周(2025.5.15-25)
系列作品通過陽光炙烤般的姜黃與冷調薊紫的撞色,搭配紅橡木原生質感,形成精妙平衡。設計師Fereday堅持"從概念到生產"全程參與,探索物件在當代空間中的敘事可能。
Arper以PaperShell技術革新可持續座椅
意大利品牌在Odd Fellow Palace展示兩項突破:采用碳負排放PaperShell技術的Catifa Carta 46椅,以及100%再生塑料制成的Catifa (RE) 46系列。
技術突破:
碳封存:每公斤材料固化1.5kg二氧化碳,廢棄后熱解為生物炭
廢料再生:29層牛皮紙源自瑞典木材加工殘料(鋸末、碎枝)
雙軌戰略:搭配BREATHAIR透氣坐墊,提供八種自然靈感新色
23年前首款Catifa 53椅奠定品牌環保基因,此次升級既保留經典雙曲線造型,又通過材料科技實現全生命周期可循環。
Foscarini呈現雙線照明革命
意大利燈光品牌在Alice Folker畫廊展出兩大系列:
Eolie熔巖石吊燈:回收火山石保留孔洞紋理,致敬自然力量
Etoile水晶吊燈:隱形Pyrex玻璃柱營造懸浮效果,蝕刻玻璃折射柔光
設計傳承:
Meda父子兵組合——父親Alberto以機械工程背景實現"輕量化"哲學,兒子Francesco注入傳統工藝基因。Etoile系列通過三層式(Grande)與單層式(Ronde)結構,重構枝形吊燈的現代表達。
Ingo Maurer以三件概念作挑戰感知
已故德國燈光大師遺作在Alice Folker畫廊展出:
Nalum波光燈:磁懸浮玻璃管模擬海浪律動
SHHH!聲光裝置:耳機藏光源,可見燈泡反成裝飾
Jasna Kuchnia瓷盤燈:五只白瓷板LED背光,火柴點燃幻象
概念顛覆:
Nalum融合夏威夷語"波浪"與"光",通過內外玻璃管折射創造水光交融幻境;SHHH!以工業耳機解構照明預期;瓷盤燈則讓堅硬陶瓷呈現透明質感,火柴點燃瞬間盡顯品牌頑皮基因。
材料創新的可持續啟示
本屆展覽橫跨哥本哈根八區200余場活動,四大品牌代表不同可持續路徑:
Armadillo:天然材質的本真表達
Arper:閉環生產的科技實踐
Foscarini:廢料再生的工程美學
Ingo Maurer:感知實驗的哲學探索
正如策展人所言:"當設計掙脫材料束縛,可持續性便從義務升華為創造力本身。"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