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企業(yè)正爭相將AI應用于各個場景——快速撰寫商務郵件、高效開展市場調研、多維度提升生產效率。但令人擔憂的是,部分企業(yè)開始用AI縮減或替代初級崗位,天真地認為現有員工能借助AI填補生產力缺口,這種短視行為將釀成大錯。
AI確實是提升各層級員工效率的利器,但絕非人力替代方案。用AI取代初級員工或許能帶來短期收益,卻會引發(fā)災難性后果——當職場新人失去成長通道,企業(yè)的人才蓄水池終將枯竭。
經驗無可替代
以我們公司銷售副總裁的真實經歷為例:他既精通技術又能言善辯,深諳客戶旅程各階段的溝通策略,對細分技術領域更是如數家珍。這些能力絕非來自AI聊天機器人。
大學畢業(yè)后,他從科技公司的業(yè)務開發(fā)代表(BDR)起步。這個入門級崗位需要為客戶經理安排會議、搭建銷售渠道,如今正面臨AI沖擊。6sense《2025年BDR現狀研究報告》顯示,70%使用AI的BDR認為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畢竟陌生拜訪、客戶調研、線索跟進等工作確實可被自動化。
但正是這11個月的BDR經歷,為他后續(xù)晉升客戶經理、總監(jiān)直至執(zhí)掌商業(yè)與企業(yè)銷售團隊打下根基。前線實戰(zhàn)讓他深刻理解如何搭建銷售渠道、經營客戶關系——所有高管都需要這種從基層摸爬滾打積累的"臟活經驗"。
技術需要經驗賦能
對企業(yè)而言,最寶貴的資源始終是時間。最近我們的人力資源總監(jiān)用AI制作了一份組織架構時間分配表:向ChatGPT輸入三句話指令,80%的內容即刻生成。但真正的價值在于,這位擁有十余年HR經驗的專家將通用模板精準適配公司實際需求,使表格完全落地。次日,這份表格就解答了員工關于晉升標準的疑問。
在生成式AI出現前,制作此類表格需要數天時間,如今僅需幾分鐘。AI完成了80%的基礎工作,但最后20%的畫龍點睛,靠的是人類專家將通用框架轉化為具體解決方案的能力——這正是初級員工通過歷練才能掌握的決勝關鍵。
人機協作才是正解
那些能完善最后20%細節(jié)的能力,往往來自基層崗位的試錯與成長。如果企業(yè)用AI取代初級崗位,未來由誰來接棒現有高管的經驗與智慧?當領導者退休或離職時,制度記憶與文化傳承又將托付給誰?
AI應該成為全員增效工具,而非替代方案。企業(yè)領導者不該糾結"如何用AI減員",而應思考"如何借AI加速人才培養(yǎng)"。這從來不是人類與AI的零和博弈,而是人機協作的共生時代。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