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年前,我完全不敢想,設計行業即將會被一個叫做Ai的東西給顛覆,哪怕是在一年前,也還是有很多設計師在排斥、質疑,甚至是抵制Ai,然而,現在大家都乖乖“繳械”了。
很榮幸我們見證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設計行業上一個顛覆性的變革是大約30年前電腦的普及,讓設計擺脫了依靠紙和筆的時代,設計的質量、效率、形式得到大大提升和豐富。我想,30年前的設計師們當時的心態應該跟我們現在也差不多吧,既欣喜又焦慮。但于我個人而言,欣喜是要多過焦慮的,而且要多很多,作為一個有著14年經驗的設計師,用Ai參與設計也有兩年左右的時間了,分享幾點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1.Ai的發展和進步對設計行業和設計師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很多年前我就已經有了這樣一種想法,我覺得廣告設計和電商設計在視覺執行上花太多成本是性價比很低的一件事情,比如說為了做一張平面還要去攝影棚搭場景、拍產品、請模特,然后各種精修,再到后期合成,又或者是各種建模、渲染、后期等等,從而制作出非常復雜、精美的世界作品,工作量非常龐大,制作成本很很高,然而事實證明在設計上的投入與跟產品的轉化率不成正比。
但我又在想,如果市面上都是些輕量化的、簡約的設計,那么也會引起視覺疲勞,這時一些在視覺上比較繁瑣、新穎的設計還是可以脫穎而出的。所以說,維護設計形式的多樣性很有必要,那怎么平衡性價比與多樣性之間的關系呢?Ai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只用幾分鐘就可以做出以前要幾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做出的效果,于是設計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前期的對客戶需求的理解、想創意、構圖等方面,把執行很難很花時間的部分交給Ai。
在Ai的幫助下,沒有插畫能力的設計師也可以做出很漂亮的插畫包裝和插畫海報,一個非設計人員也可以做出質感很好的3D角色設計、3D畫面,完全沒有任何動畫基礎的人也可以制作一段動畫或者視頻,這難道不是給設計師疊加了N個buff嗎?
不過Ai并不具備自己出一個好創意、設計出一件好作品的能力,所以,我覺得Ai沒有卷死設計師,而是拯救了設計師,以后設計師所做的工作更像一個設計師,而不是一個美術工匠。
今后每一個設計師的能力都會得到進一步放大,設計圈會更高頻地誕生更多更好的案例,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2.用哪個Ai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付費習慣
Ai工具有很多,從國內到國外正在被大家常用的至少有十幾種,我覺得目前并沒有誰是絕對領先的,我也并不覺得國內的Ai就比國外的差,我覺得即夢就挺好用的。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環境下,我覺得將來只會留下幾款主流的AIGC軟件,而且他們的效果和功能會趨同,所以使用哪個Ai工具真的沒那么重要,適合自己就好。但你要養成付費的習慣,不舍得花錢、老想著白嫖是走不遠的。
4.設計師別再僅僅局限于設計
Ai改變的不僅僅是設計行業,而是各行各業,就像當年的電腦一樣。所以,很多行業都將不再像以前一樣,分工那么細,而是更趨向于每個人都要對結果負責,只要是有助于達到最終目的的事情,每個人都權利和責任去做,這也是一個團隊的最佳狀態。甚至一個人就可以是一個團隊,因為在Ai的助力下,一個設計師除了做設計以外,也可以寫文案、寫策劃、做視頻,當然,前提是你得懂文案、懂策劃、懂視頻,否則你就不知道什么是對的、錯的,什么是好的、差的。所以,設計師今后最重要的工作不再是深耕軟件和技術,而是橫向拓展,學習能能幫客戶解決問題的、你能做到的其他能力。
5. 手繪和3D仍是加分項
Ai出來后,很多設計師學3D和插畫的計劃都取消了,老實說,普通人確實沒必要再去花太多的時間、精力、金錢去學這些技能,不是說沒用,而是性價比不高,而且如果你是0基礎的話,你也很難學好。
但如果一個設計師會手繪和3D,仍然是很加分的,一是因為Ai很難完全解決定制化的問題,所以至少短時間之內還不能完全取代手繪和3d軟件;二是為了符合具體需求,很多由Ai生成的插畫和3D作品都需要插畫師和3D師做后期修復和優化;三是如果有手繪或者3d模型配合,那么Ai出圖會更精確、更高效。
所以手繪和3D是可選項,Ai是必選項。
6.認知、經驗、審美比技術更重要。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把事情做對有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這個道理公司的高層應該都明白,設計做得再漂亮、創意再有趣,如果不是客戶想要的東西,那就沒有什么意義。技術再牛、細節再多,但如果不好看也沒意義。
所以年齡35+的設計師不必太過焦慮,你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做對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對上,隨著經驗和閱歷的增加,你也理應具備這方面的能力,這樣你才能跳出基層,跳出卷技術的階段。
結語
進入Ai時代后,做設計的模式已經完全變了,我們必須適應這種變化,與其逃避,不如擁抱,還是那句老話,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蔥爺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