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nky Swear)
想象一下,你走進紐約伍德斯托克小鎮一家復古餐廳。紅色乙烯基卡座閃閃發亮,點唱機嗡嗡作響,服務員端上你的奶昔——但味道卻是芝士餅干味的。
歡迎來到"芝士小館"(Cheez-In Diner),這個快閃店以1950年代餐廳為靈感,用芝士元素重新詮釋了懷舊風情。這不僅是關于零食,更是讓人沉浸于奇多(Cheez-It)品牌的世界,以可感知、可記憶且極具Instagram傳播性的方式,體驗品牌的 playful 調性。
這就是體驗式設計的力量。它將品牌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可感知的體驗。無論是奇幻快閃店、寧靜的療愈空間,還是沉浸式零售場景,體驗式品牌設計不僅讓人注意到品牌,更讓人與之產生情感共鳴。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在肯尼迪機場打造的"靠窗座位商店"。通過精選全球手工藝品,這個快閃店既體現了達美的國際視野,又重現了經典的SkyMall購物體驗。
在信息過載、競爭激烈的當下,這種情感連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但體驗式設計的意義遠不止于即時感受。以下是它的四大核心價值:
01. 更深層的情感共鳴
(圖片來源:ORA)
當人們通過感官體驗品牌時,情感聯結會更深刻。這種記憶不僅是認知層面的,更是情感層面的。
以療愈品牌ORA為例。其設計旨在重塑針灸體驗——不是冰冷的醫療場景,而是寧靜、高雅且整體的空間。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入口處舒緩的香氛、溫暖的燈光、儀式感的茶飲。這些不僅是美學選擇,更是引導訪客放松、信任并深度參與的情感線索。
這類設計超越了功能本身,通過敘事手法讓體驗變得難忘。訪客不再是被動消費者,而成為品牌故事的參與者。
02. 更強的品牌忠誠度
當體驗能引發即時情感共鳴時,往往也能培養長期忠誠度。人們會記住品牌帶來的感受,當這種感受是積極的,他們更可能復購、推薦并主動傳播。
Urban Outfitters的"返校季"活動就是典范。它沒有簡單陳列宿舍用品,而是打造了"空間轉換站"(Space Shift)——一個夢幻的沉浸式空間,讓學生將宿舍生活重新想象成充滿創意的理想新起點。這超越了交易行為,成為根植于趣味與想象的集體文化時刻,強化了品牌與受眾的情感紐帶。
03. 線下差異化優勢
(圖片來源:Peachy)
(圖片來源:Oula)
在數字體驗日趨同質化的今天,人們對可觸碰的沉浸式互動充滿渴望。無論是激發玩趣的空間、如庇護所般的零售場景,還是將品牌價值具象化的瞬間,這種需求真實存在。
對Peachy和Oula等品牌而言,這意味著打造具有鮮明識別度的實體空間。無論身處紐約或其他城市,用戶都能通過色調、材質、色彩和動線等設計語言,在閱讀標識前就感知到品牌氣質。這種線下一致性建立的認知與信任,是純數字觸點難以復制的。它向消費者宣告:我們清楚自己是誰,也希望你能感受到。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體驗式設計成為品牌身份的錨點。
04. 社群構建契機
優秀的體驗式品牌設計不僅能連接品牌與用戶,更能連接人與人。它創造共享時刻、激發對話并鼓勵參與。
我們參與的紐約下城區沉浸式餐飲項目Pinky Swear就是典型。通過互動雞尾酒、懷舊游戲和探索樂趣,它重新定義了社交體驗。在這里,人們不僅是消費品牌,更是在共同生活其中。
體驗式設計不是趨勢,而是范式轉變
(圖片來源:Pinky Swear)
當現代文化愈發渴望真實連接與體驗時,品牌不能僅依賴logo和標語。品牌建設正在經歷從被動消費到主動參與的巨變——人們不僅想聽你宣揚什么,更想感知、體驗并分享它。
這正是體驗式設計的價值所在。它不是又一種博眼球的營銷手段,而是將意義注入每個瞬間的設計哲學,是創造人性化空間與互動的藝術。
從奇多的"芝士夢境餐廳"到沉浸式療愈儀式,當下成功的品牌都在邀請人們不僅購買產品,更成為社群的一部分。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