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色彩可及性時,對比度往往是焦點,這確實有其道理。

文本與背景的高對比度能提升低視力用戶的可讀性。但可及性不僅僅關乎對比度。

你還需要考慮人們如何感知色彩,尤其是那些有色覺缺陷(如色盲)或認知差異影響色彩處理的用戶。

設計時考慮包容性色彩,意味著理解人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和解讀色彩。其核心在于通過色彩清晰傳遞信息,即使僅依靠色調無法實現時也是如此。

本文將探討色彩感知的原理、其在設計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讓你的設計更具包容性,從而為所有人提供更有效的體驗。

什么是色彩感知?

色彩感知是我們的眼睛和大腦對光波長的解讀,這些光波被我們視為顏色。但并非所有人都以相同的方式看待顏色。

光照條件、顯示設置,以及最重要的色覺缺陷(如紅綠色盲)等因素,都會改變人們對設計的感知。

色盲大約影響12分之一的男性(8%)和200分之一的女性。在英國,約有300萬色盲人士(約占全國人口的4.5%)——色盲意識組織

色覺缺陷用戶無法區分某些顏色,尤其是當這些顏色的明度或亮度相近時。

這對設計師提出了挑戰:如何在使用色彩時既美觀又能讓所有人無障礙理解?

為什么色彩可及性超越對比度?

對比度只是拼圖的一部分。它確保了文本的可讀性,但并未解決色彩誤讀的全部問題。

當設計師僅依賴顏色傳遞信息時(例如用紅色表示“錯誤”,綠色表示“成功”),可能會無意中排除那些無法區分這些色調的用戶。

色彩可及性還包括:

使用圖案、圖標或標簽輔助色彩編碼信息

確保相鄰顏色在色調、飽和度和亮度上有所區分

避免紅/綠或藍/紫等易混淆的色彩組合

通過超越對比度的思考,你可以設計出對更廣泛受眾清晰傳達信息的作品。

包容性設計與色彩理論

(Canva色輪)

色彩理論研究色彩的相互作用、有效組合方式及其引發的情感反應。

它是創建視覺吸引力和平衡調色板的基礎。設計師常使用互補色、類似色和三色組合等概念,為作品增添和諧與對比。

在包容性設計中,色彩理論不僅是美學問題,更是功能性問題。它幫助設計師選擇既美觀又易于識別的組合。

例如,藍橙互補色可能對多數用戶具有足夠對比度,但仍需測試這些顏色是否對不同類型的色盲用戶可區分。

包容性設計鼓勵超越“多數人覺得好看”的思維,轉而思考:這對所有人都適用嗎?

以可及性為導向的色彩理論能確保顏色選擇具備可用性、一致性和易理解性。

其核心是為所有用戶做出深思熟慮的設計決策,無論他們如何感知色彩。

用戶界面中的色彩感知設計

在用戶界面中,色彩常被用于引導操作,如按鈕、警示和狀態指示。

但僅依靠顏色傳遞這些信息可能會讓部分用戶困惑。此時,需添加超越色調的視覺提示。

例如:

在顏色旁搭配圖標或形狀(如用感嘆號表示警告)

為彩色標簽添加文字說明

使用下劃線、加粗或間距高亮鏈接,而非僅依賴顏色變化

此外,設備與環境也會影響感知。低亮度屏幕或不同光照條件下,顏色可能呈現差異。

確保你的調色板在不同設備上均保持清晰可見。

無障礙色彩設計的最佳實踐

無障礙設計并非限制創意,而是要求更審慎的決策。

在色彩運用上,遵循以下實踐能讓設計更具可讀性、易用性,并為更多人提供友好體驗。

1. 避免僅用顏色傳遞信息

切勿僅依賴顏色傳達含義。始終加入圖標、圖案、標簽或位置等輔助標識。

例如,若用顏色區分圖表類別,可添加紋理或符號以便色盲用戶辨識。

2. 選擇安全的色彩組合

某些顏色組合(如紅/綠、綠/棕、藍/紫)對色覺缺陷用戶更難區分。關鍵區域應避免使用這些易混淆搭配。

Adobe Color無障礙檢查器或色盲模擬工具可預覽調色板在不同色盲類型下的表現,助你提前優化選擇。

3. 遵循4.5:1對比度標準

WCAG指南建議正文文本與背景的對比度至少為4.5:1。

大號文本(超過18px)可接受3:1的對比度。這能確保文本在弱光或強光環境下仍清晰可讀。

4. 測試淺色與深色模式

越來越多用戶根據偏好或設備設置切換淺色/深色模式。確保調色板能適配兩種主題。

盡量避免純白或純黑,并檢查界面元素在深色模式下的反轉效果。

5. 統一色彩的語義

為特定顏色賦予固定含義并保持一致。例如,若綠色代表“成功”,則不要在其它場景中用于無關功能。

這能減少混淆,提升用戶對界面的信任感。

6. 為色彩標記添加文字說明

使用彩色圓點、徽章或指示器時,務必附加文字標簽。

確保無法區分顏色的用戶仍能理解所傳遞的信息。

7. 保持調色板簡潔

精簡且有組織的調色板能增強清晰度。過多相近色調會增加區分難度。

聚焦少量主色與輔色,并確保每種顏色都有明確用途。

8. 盡可能進行真實用戶測試

無障礙工具雖有用,但真實反饋無可替代。

若設計高影響度產品,建議邀請具有不同視覺需求的用戶參與可用性測試。

結語

色彩可及性不僅是完成檢查項,更是為所有人打造體貼包容的設計體驗。

當考慮色彩感知時,你的設計會變得更直觀、更實用,也更人性化。

作為設計師,我們的目標是清晰而優美地傳遞創意。而這始于理解人們如何“看見”。

通過超越對比度,以更全面的視角思考色彩可及性,我們可以讓數字世界更易于所有人探索——無論他們如何感知色彩。

精選文章:

WWDC 2025:蘋果發布液態玻璃設計革命與基礎模型框架

生成式建筑立面:AI助力香港城市建筑更新

人類算法:在AI個性化時代建立信任

“創造力已死”?AI引發的職業焦慮籠罩廣告業

ernesto neto 在巴黎大皇宮內編織了有機多感官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