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抵抗精神與再生能量交織的柏林,iF設計獎與趨勢論壇再度啟幕。這座經歷過分裂與重生的城市,為探討設計如何回應文化沖突與技術變革提供了絕佳舞臺。當2000余名與會者齊聚時,我們關注的不僅是獲獎作品本身,更是設計重塑社會現實的深層力量。
社區主義:從設計理念到運動
iF團隊帶領我們探訪了本地設計師與建筑師的工作現場。在由Johanna Meyer-Grohbrügge和Sam Chermayeff設計的Kurfürstenstrasse社區(下圖),私人業主聯合購地共建的混合空間打破了傳統住宅范式。當被問及管理規則時,Chermayeff的回答令人深思:"我們只約定能做什么,而非禁止什么"——這種積極建構的思維恰是柏林設計精神的縮影。
金獎作品:服務而非取悅的設計哲學
在具有百年歷史的弗里德里?;蕦m劇院,iF CEO Uwe Cremering揭曉了75項金獎。這些跨越視覺傳達、產品、UX、建筑等領域的作品,共同詮釋了"設計當為解決問題而生"的命題:
DRAM5威士忌社交化包裝
美國Etherway Studio與NeueForm設計的環保包裝,將品酒體驗轉化為社交活動??山到獠牧吓c明快色彩的碰撞,重新定義了酒類消費場景。
大眾集團全球字體系統
柏林Studio René Bieder打造的集團定制字體,支持200余種語言的無縫切換,成為跨國企業視覺統一性的典范。
B-Reader盲文即時翻譯器
大連民族大學與深圳C60設計合作的文本轉盲文設備,通過掃描技術實現A4書籍的即時轉換,讓知識獲取不再設限。
咖啡氣候工具箱
漢堡Melting Experience開發的漸進式網頁應用,為面臨氣候威脅的咖農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證明設計能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推手。
趨勢論壇:創新背后的責任拷問
當話題轉向AI,會場呈現微妙張力。視覺藝術家Shane Griffin(Grif Studio創始人)展示AI如何加速3D創作流程時,福斯特建筑事務所研發主管Martha Tsigkari發出了警示:
"在這個技術呈指數級發展的時代,我們必須主動定義顛覆性技術的倫理框架。設計師若放棄話語權,就將淪為算法的附庸。"
——Martha Tsigkari,福斯特事務所應用研發組負責人
柏林啟示:設計作為柔性的抵抗力量
這座見證過極權與分裂的城市,如今正通過設計重建社區紐帶。當全球面臨威權主義抬頭與文化割裂,iF論壇揭示出設計的深層價值:
用包容性設計捍衛多元價值
以系統思維應對氣候危機
在技術狂潮中堅守人文立場
正如Chermayeff所言:"設計的意義不在于制造物品,而在于創造可能性。"在2025年的柏林,我們看到了設計作為社會對話媒介的終極形態——它既是批判的武器,也是愈合的良藥。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