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UIA-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由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OMA(大都會)建筑事務所及AMO創始人、哈佛大學教授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擔任主席,以“鄉村困境——新鄉村設計”為主題。
今天我們有幸請到榮獲2021UIA二等獎的作品《瘋狂種植城》的小組成員們與大家分享他們創作時的心路歷程、對獲獎作品的獨特見解、親自揭露幕后團隊合作時發生的趣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獲得本次競賽采訪吧!
“傳統上“城市是居住的機器”這一隱喻我們并不陌生,但“鄉村是種植的機器”這一理念是新的。在這個激進的設計方案里,農業與工業以一種罕見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作為鄉村的生產巨構。”
——張利,評委評語
- 獲獎作品解讀 -
成果圖紙
農業機械化背景下的新型生產型鄉村是對于未來鄉村規劃可能性的一種探討,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鄉村的農業機械化將達到全面徹底的數字化、程序化 、自動化,一種新的作為“農業生產機器”的建筑出現在村民們的生活中,農業種植位于建筑表皮,產品加工位于建筑內部,當農作物進行收割的同時,內部的產品加工流水線就同時展開工作,兩者在同一體系聯動進行,在精密高效運作的同時保有傳統鄉村耕種的詩意。此時,生產力得到解放,村民們的生活質量和經濟收益大幅度提升,從事的工作也將具有創新性和自主性。“農業生產機器”的出現將為傳統鄉村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獲獎團隊成員?-
從左至右分別為:郭鈺瑩、趙雨楠、吳汶桉、袁婧文
01
談談作品的“誕生”過程
主題解讀
Q:?首先恭喜同學們的作品在2021 UIA中獲得二等獎!本次作品是怎樣解讀這一次的題目“鄉村困境——新鄉村設計的”呢?
A:?中國是世界上的農業起源中心區之一,古代農業起源的過程經歷了數千年之久,起始自10000年前出現的人類耕作行為,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農業社會建立。其間,采集狩獵在人類生活中的比重日漸衰落,農業生產的比重日漸增大,最終農業生產取代采集狩獵成為人類社會經濟的主體,標志著社會發展進入農業社會階段。
近年來,中國啟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對農業科技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成績顯著。互聯網、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使原本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被智能化的機器設備取代。機械進入鄉村,既有效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也為傳統鄉村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標志著農業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發展,由傳統型向科技型提升。農業機械不斷提升的適應性、可靠性、安全性、舒適性,將滿足村民和農業生產日益提高的需求,村民會從傳統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傳統的農業種植和產品加工體系彼此獨立,連接性弱,雖然具體操作過程中有部分機械參與,但重復性體力勞動仍無可避免,勢必浪費大量人力物力。
基于以上背景,我們提出一種作為“農業生產機器”的創新建筑,未來的鄉村將最大程度化發揮其農業生產的功能,同時利用先進的機械與科技手段將村民從重復性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有時間和精力去從事理想職業,去做一些更具創造性的工作。作為生產型大本營的未來鄉村既提高了存在意義與地位,也提高了村民們的收益與生活質量,瘋狂種植城的出現將為鄉村帶來新的發展潛力與機遇。
鳥瞰,與周邊村莊和農田的相對關系
概念初定
Q:?《瘋狂種植城》是如何關注到農業生產并最終確立選址在中國新疆的呢?
A:?我們最開始關注到農業這個問題就是因為選題是新鄉村規劃,我們第一個聯想到的關鍵詞就是“農業”。這是一個鄉村不能脫離的一個屬性。當鄉村脫離了“農業”這個屬性以后,鄉村也會失了原本的色彩。我們的關于新農村的設想中應該保留鄉村的農業屬性的同時,生產方式也能有一個解放雙手的改革?!稗r業生產機器“這一概念順運而生。
概念提出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采用農業機械工作,同時配套精量播種技術,帶動農業機械朝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使農業生產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精準農業轉型,進一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作物栽培科技含量。另外,數字信息化技術在全球農業領域應用步伐加快,農業機械化生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這也需要抓住機會進行研究和發展。
以上種種均證明,未來鄉村的農業機械化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
農業生產方式變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中國西北邊陲,跨東經73°40′-96°23′,北緯34°25′-49°10′,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國土的六分之一。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擁有了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長時間的日照,充足的積溫以及長無霜期給棉花的生長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因此,自古以來新疆就是棉花種植之鄉。
阿克蘇地區是全國棉花主產區之一,棉花產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占新疆的五分之一,長絨棉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通過推廣應用高密度栽培、寬膜覆蓋、膜下滴灌等新技術,使棉花畝產由上世紀80年代的70公斤提高到現在的106公斤以上。
新疆是我國應用和發展農業機械較早的省區之一,目前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全國范圍內也更具有優勢地位。既有發展機械化農業的必要性,也有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先天條件。比如,滴灌技術的介入也部分緩解了干旱這一問題,是機械農業的一個探索?,F在的新疆已經在嘗試機械農業的路上,只是說沒有達到我們在作品中展示的那種高程度。我們在想新疆既有先天的優勢也是有必要來推行機械生產的。
最終,我們的選址在新疆的阿克蘇。
區位及選擇原因
Q:?敲定主題新型生產型農業以及具體的選址以后,大家是從哪些方面來構思概念并展開設計的呢?
A:?在傳統農業中,作物生產與加工過程存在著彼此割裂的問題。在瘋狂種植城中則將兩套體系聯合在建筑中同時進行,作物種植位于建筑立面及表皮,產品加工位于建筑內部的工業流水線上。在植物生長過程中,各種精密儀器可時刻檢測作物生長狀態,及時進行澆水、施肥、病蟲害治理等措施,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在作物成熟之后,通過機械裝置對其收割,而后收割下來的農產品直接進入建筑內部的加工流水線,實現種植加工一體化。村民只需要通過程序便可隨時查看作物的生長狀況以及產品加工的運轉狀態,并可以對機械運轉狀態進行調整與操控。
程序端控制頁面
方案構思
Q:?建筑形式是怎么貼合“農業生產機器”這一概念的呢?
A:?我們的方案還是在建模方案中嘗試的多一些。作品中,我們尚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就像柯布西耶曾表達的過的“住宅是居住的機器”。其實就是我們提出概念的時候就是農業的機械化,我們的方案的更像是一個綜合了各類機器的一個大機器。我們就是從農作物鏈開始思考的:播種、育苗、灌溉、檢測、收割、加工等等這一系列需要不同的機器去加工處理,不同的功能也對應著不同的形式與大小。我們的建筑就是希望能將所有這些工序做一個綜合的處理,一體化的進行農業生產的加工。推敲的版本從方正的形態開始的,在考慮過建筑內外的關系處理后,我們選擇從建筑的剖面去延伸到整個建筑。這樣更清晰地展示了機器這一尺度,再完整整個建筑的模型搭建。
形體生成
軸測爆炸圖
圖紙繪制
Q: 圖紙繪制中,大家是如何高效合理地分工的呢?
A:當時,我們在整個排版之前會有一個剪紙,就是找到很多意向圖來作為最后的參考,包括分析圖、透視圖的色調,效果圖的角度等等。最后的效果圖的人視圖給人感覺很巍峨。當時佳鑫老師提到的蓬皮杜藝術中心也是我們高技派的一個參考。渲染的時候在競賽營中受到大雷老師的指導,作為一個金屬的建筑,它在田野里會有長時間使用的銹跡,反光的部分可以強調陰影部分,還有自身的反光,天空光、環境光等等。細節上光源的表達這樣使得建筑與周邊環境更加融合,氛圍的表達也更加強一些。
屋頂種植作物,通過表面的孔洞可以看到里面的微光
聽到機器隆隆作響的轟鳴原因
室外游廊
內部產品加工
內部進行品種研發及采購方參觀
競賽復盤
Q: 如果還有更多的時間思考項目,有哪些部分你們覺得還可以再進行完善和改進?
A:?優化的部分是內部功能的梳理。作為未來的普適性建筑的話,它不單單用于新疆,他可以用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農作物,不同的地區,都會有一些區別。我們的方案單純的以棉花作為拓荒者來進行了一個思考。
02
在競賽營中的故事
驚喜與收獲
Q:?在競賽營中大家有怎樣的驚喜和收獲呢?
A1(袁婧文):?我本身不是很擅長小組合作,對于小組合作也是比較抗拒的人,但是我們組的其他三位隊員性格很開朗,這在剛開始相處的過程中,破冰的過程中會比較輕松一點,在競賽營的時間里,逐漸打開了自己。我自己獨立完成項目的時候,可能會有些拖,但是組長很有條理地推進,分配我們的具體的任務,所以對于整個圖紙和項目最后的項目很有能量。
A2(吳汶桉):?感謝隊友和各位助教老師辛苦的付出!出競賽營之后對我本人在建模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的。也很感謝助教和老師幫我們打開了視野,緩解了我們的焦慮。最后的視頻一直到最后的23:30我才交給組長,謝謝大家沒有一直催我,隊友們一直都很耐心。
A3(郭鈺瑩):?我想補充一下有一個比較搞笑的事情,就是剛剛吳說她的視頻做到了晚上十一點半。其實當時沒有做完的時候,我想的是怎么六七八點都能做完。我就和同一個學校的別的小組的同學去吃海底撈了,我說那我背著的電腦去,一會兒我的組員發給我,我就在海底撈把這個視頻交了,然后九十點也沒收到,我就把電腦又背回來了。
Q:?競賽過后,有對建筑或者說空間領域有不一樣的理解嗎?能分享下在當代挑戰下,建筑想象的力量在你們心中是怎樣的呢?
A:?雖然很多項目中都會說要解決一個難民問題之類的,說的很宏大。其實建筑個體并沒有那么大的能量去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建筑的想象就還是給未來的一種設想。新疆棉事件之后,我們的項目也想向國外的政客提供一種我們的情感和態度。
結語|
就像以前也沒有摩天大樓一樣,希望你們的對于機械農業的想象也能在未來發光發熱。本次采訪就到這里了,感謝同學們花時間與我們的分享你們的故事,再次衷心祝賀你們獲得2021UIA競賽二等獎!
內容經授權轉載自“ZOOdesigner”
精選文章: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