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自學成才的建筑師,安藤忠雄的學習建筑之路與眾不同,沒有任何專業背景、沒有任何建筑學學位,甚至沒有得到過任何建筑大師的培訓指導。
因為沒有去大學學建筑,安藤身邊一度缺少可以交流建筑的人,僅靠游歷和自學來領悟建筑,所以,旅游就成了他的大學,安藤自己的認知也是:我的老師是現實的世界,和這些“老師”相遇,就是我所在的大學。
他環游世界的旅途從二十二歲開始,從日本各地到歐美,考察研究各地著名的建筑被稱之為“征程”:邊走邊思考,一次次地同自己對話,旅行中的所見所聞,也在無形當中影響安藤的設計。
在安藤職業生涯中,光與影對他的影響是刻在靈魂深處的,其對于光影與自然共生關系的探索和運用,在整個建筑學術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他認為“風”、“光”、“水”是有生命的,光會將人們聚在一起,只有在光的洗禮中,人們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接下來帶大家看看安藤大師部分融入風光水三要素的作品
1、住吉的Azuma House(1975)
住吉的Azuma House(又稱排屋),是自學成才的建筑師安藤忠雄的第一批作品之一。
他將空間劃分為三個空間,空間由樸素的幾何構成,并插入了一個專門用于風和光活動的抽象空間。他說,他的目標是挑戰侵犯我們日常生活的慣性。
2、小篠邸(1979-1984)
安藤為日本時裝設計師小篠弘子設計的這棟現代住宅,建在關西地區最有名的一塊高級住宅區蘆屋,因為位于山坡,給設計帶來很大的挑戰性。兩個箱子式的建筑并列在一起,其中有一半埋入地下。
建筑較低一層是生活起居區域,高處則是主臥,低層的房屋就成了高層的陽臺,對場地特征的表現和光線的使用,是整個建筑的特色。
3、城戶崎邸(1982-1986)
城戶崎邸的設計,造型和材質都是極簡化的,連同混凝土的外墻,都能創造寧靜的空間。樓梯是理解安藤忠雄作品的關鍵元素之一,他很善于利用樓梯來創造復雜的內部空間,或化身活動場所。
4、斯里蘭卡某海岸宅邸(2002-2004)
斯里蘭卡的住宅,是一位丈夫送給妻子的禮物,業主希望這座建筑也會成為藝術品,并同自己的創作產生互動。
同樣是大家熟悉的原始裸露混凝土語言,該混凝土結構包含一系列受保護的庭院和空隙。
5、水之教堂(1958-1988)
作為“永恒的建筑”,在教堂很適合體驗四季的輪轉,“水之教堂”前有一個長90m、寬45m的水池,安藤對其深度都做過精確的計算,以確保水面能夠表現風吹過的痕跡。
6、光之教堂(1987-1989)
7、森之教堂(2011-2015)
8、佛大頭(2016)
佛大頭的設計,注入了安藤式的意境營造及創意,將佛像周邊抬高并環繞著15萬株的薰衣草,伴隨著季節的變換,佛像周圍在花季時(1~2月)呈現紫紅色,冬季時則呈現雪白一片的美景,景色強烈的對比下。
在視覺畫面中,戶外園區外僅能看見裸露出半顆充滿禪意的佛頭,看不見佛像的全貌,游客需要通過40m長的通道進入內部的圓形空間。
內容轉載自dop設計
精選文章:
冬季裝置藝術的視覺奇效!加拿大國際競賽Winter Stations2022獲獎作品欣賞
非特殊說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大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