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自救,"蘋果公司營銷傳播副總裁托爾·邁倫如是說。
在戛納創意節的演講臺上,廣告業被AI取代的預言正被行業領袖們集體反駁。從主題演講到圓桌討論,營銷高管們紛紛表示正在將生成式AI作為"創意伙伴"深度融入工作流程。
"2023年戛納創意節上,'AI'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母組合,"獨立創意機構Day One首席執行官喬什·羅森伯格告訴《現代CEO》,"兩年后的今天,討論已從獵奇轉向務實。我們超越了概念炒作階段,開始關注實際應用,這也讓我們對技術潛力與局限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AI賦能創意生產
韋伯·尚德威克集團首席執行官蘇珊·豪透露,該傳播咨詢機構正使用生成式AI創建虛擬用戶畫像,預判不同人群對客戶信息的反應。另有高管分享利用AI查漏補缺的案例——通過算法檢測文案中被忽略的問題盲點。
這種熱情背后,是行業對技術定位的清醒認知:AI應當輔助而非取代人性化創意。"好消息是AI不會殺死廣告業,"蘋果公司托爾·邁倫在主題演講中強調,"壞消息是AI也救不了廣告業。我們必須靠堅信行業本質價值來自救——那就是人類的創造力。"
羅森伯格對此深表認同:"今年戛納的核心議題不是AI能做什么,而是如何與人類創意共生。算法永遠無法復制我們最強大的創意資產:情感共鳴。它能加速流程、拓展可能性,但無法替代審美直覺,更無法制造那些直擊心靈的作品。"
頂尖創意仍屬人類疆域
值得玩味的是,發表上述觀點的兩家機構恰以充滿人性溫度的突破性案例著稱。蘋果剛斬獲2025戛納年度創意營銷商殊榮,Day One去年也憑借Chipotle社媒 campaign入圍創作者獎項。正如AI尚難獨立完成從創意發想到邀請佩德羅·帕斯卡出演AirPods短片的全流程,但它確實能輕松取代那些充斥市場的平庸廣告。
事實上,AI只是沖擊廣告業的變量之一:行業巨頭Omnicom去年收購競爭對手Interpublic Group引發裁員恐慌,折射出傳統廣告集團正面臨結構性調整。
廣告業的AI啟示錄
其他行業能從廣告業的AI實踐中汲取什么?該領域企業已成功跨越"概念驗證"階段實現技術落地,但最值得關注的是AI如何激發機構快速試錯的勇氣。在這個需要持續創新觸達受眾的時代,無論是否面臨AI顛覆,保持敏捷都是企業的必修課。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