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產品的設計方式正在悄然變革。
你或許已經感受到了。
界面生成速度越來越快,工具變得越來越智能。
我們不再從空白畫布開始——而是從一個提示詞開始。
"設計一款移動優先的心理健康應用界面。要求易用、寧靜、極簡。"
轉瞬之間,布局已然呈現。
干凈、響應式、幾乎達到交付水準。
這不是未來。這就是現在。
但最關鍵的是:
雖然UI能在幾秒內生成,但輸出質量完全取決于背后的基礎架構。
這個基礎是什么?
不僅是樣式指南或組件庫。
而是設計系統——它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從設計界面到定義系統
現代設計不再是畫矩形和擺放按鈕。
而是塑造可供工具和團隊復用、適配和擴展的邏輯體系。
這意味著:
將視覺語言符號化
默認植入無障礙設計
創建服務于設計、開發甚至AI的體系
如今最優秀的設計師不僅是創作者。
他們更是體驗架構師。
速度不能替代策略
提示驅動的工具能生成驚艷的布局。
但它們無法回答:
這個流程合理嗎?
是否讓人感到可信?
是否符合無障礙、包容性和品牌調性?
這正是設計思維依然引領之處。
系統幫助我們自動化如何做,從而更專注于為什么做——行為、清晰度、情感和意圖。
AI需要正確的原料
即使最強大的工具也無法憑空理解上下文。
它們需要結構化輸入:
間距比例、字體系統和動效規范
可跨斷點自適應的復用組件
明確的交互模式和內容層級
有了這些,AI不再猜測——而是精準執行。
若沒有?將導致模板化輸出、品牌不一致和大規模設計債務。
超越可復用性:邁向實時適應性
設計系統的下一階段不僅是復用模塊。
更是構建能動態響應的體系:
適配設備和環境
適應用戶需求和偏好
符合業務邏輯和本地化要求
我們正在建立基于設計變量的靈活系統——實現系統級的個性化。
這不是靜態設計。而是有生命力的設計。
設計師的角色在擴展而非縮減
有人擔憂AI將取代設計師。
但實際上,它拓展了設計的影響維度。
這讓我們有機會:
更專注戰略思考
解決更高階問題
在規模化中建立秩序
我們不僅是在 crafting 界面。
更是在設計塑造產品演進的系統。
最后說明
設計領域發展迅猛——但我們不必追逐潮流。
我們需要構建基礎架構,讓團隊、工具和體驗優雅擴展。
我們已具備這種思維。
現在只是為更廣泛的受眾設計——包括機器在內。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