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藝術家艾米·伯恩以充滿童趣的陶藝雕塑聞名,她將平凡物件轉化為充滿超現實幽默的藝術品。這位曾從事時裝造型與定制道具創作的藝術家,用黏土在實用與幻想之間架起橋梁。
從拖把到薯片:重新定義日常美學
伯恩的陶藝作品往往賦予家常物品全新生命——精心雕琢的薯片、定格永恒瞬間的黏土拖把,每件作品都在細節中藏匿著俏皮。這種創作方式邀請觀眾發現庸常中的荒誕與詩意,重塑我們與日常物品的關系。
在接受DeMilked采訪時,伯恩分享了她的陶藝啟蒙:"七年前初到洛杉磯時,我偶然透過社區陶藝工作室的窗戶,被那種氛圍吸引。"她的首個實驗性作品源于一個天馬行空的念頭:"我問老師能否不做傳統捏塑,而是用波紋切薯片工具制作懸掛裝飾。"雖然首次嘗試以薯片黏在工具上告終,但這次失敗卻點燃了她的創作熱情。
缺陷即完美:伯恩的創作哲學
對伯恩而言,作品的魅力在于對熟悉物的非常規演繹:"我腦中有一份不斷變化的'合格物品清單',通常是那些家家戶戶都有的經典物件。"她尤其鐘愛材質轉換的魔法——用堅硬冰冷的黏土再現柔軟物體的質感。"拖把就是絕佳案例,"她解釋道,"它可能蜷縮在角落,拖布條散開的樣子特別生動。"
這位藝術家主動擁抱不完美:"我喜歡故意制造缺陷,讓瑕疵成為亮點。"她常用土豆搗碎器、馬桶活塞等非常規工具塑造逼真紋理。"質感就是一切,"伯恩強調。她的創作過程充滿試錯:"我總幻想第一次就能完美成型,但現實往往相反。"通過持續實踐,這位半路出身的陶藝家不斷拓展材料的可能性。
藝術家的召喚
艾米·伯恩的陶藝世界是對常規的溫柔反抗。當薯片不再脆弱,拖把獲得永生,我們突然發現:美從來不在遠方,而藏在每天視而不見的角落。或許藝術真正的魔力,就是教會我們用孩子的眼睛,重新打量這個早已習慣的世界。
20件喚醒日常魔力的代表作
以下是伯恩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每件都在平凡中發掘非凡:
精選文章: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打造深圳科技館:未來主義與節能技術的交響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