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各種藍色的官方大字都在說著同一件事:取消公攤

在08年宋丹丹的喜劇里就被調侃為“公開貪污的面積”的公攤面積,在此之前看似永遠也解決不了,可是現在,政策就這么水靈靈地開始落地了。

2022年:取消公攤?不可能!

這算是24年傳來的眾望所歸的好消息之一。

這幾年,做設計的難,大家都有體會,和我一樣的在職設計師誰不是經歷著一段心里打鼓的日子。

但是反直覺的是,當我站在2025伊始,仔細觀察周圍,真是發現不少好消息。

經濟回暖

你的福氣來了

A股活了:

9月24日之后,A股久旱逢甘霖,甚至出現史詩級暴漲見證歷史。

那段時間我上初中的表弟都在問我:他能不能開戶。

雖然在元旦前后出現了波動,但市場情緒已經和24年開年的時候明顯不同。

大環境回暖的風已經吹起來了。

電商:

直播帶貨依舊很猛,董宇輝一年賣了79億。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的客單價一路拉高。如果你從事UI或包裝設計,可以留意電商行業的新機會——許多品牌正加碼在設計上的投入。

跨境電商方面,咱靠著Aliexpress、Temu、TikTok、SHEIN在海外橫掃四方,匯豐報告預估25年中國海外市場交易總額將達5000億美元。

什么冥幣、癢癢撓、漢堡紙巾盒 、寵物雞頭盔……在拼多多上精心選品賣給老外已經成為一條成熟的個人副業賽道。

不得不提的還有支持老百姓換車、換家電、換設備的3000億國補。

年底家里置換洗衣機,我就靠著國補實打實地省了近一千元。

沒有套路的立減讓普通人薅麻了羊毛,京東也在前幾天宣布2025年將實現全員平均20薪的漲薪。

樓市復蘇:

就上海來說,9月-11月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套數連漲了三個月。(數據來源:安居客上海)

再悄悄告訴你,在取消公攤政策的消息之前,杭州、成都、武漢等強二線城市的樓市也已經背著你回暖了。

數據來源:杭房數據

杭州11月二手房成交量突破萬套,11月最高漲到2.9萬元/㎡。(數據來源:貝殼研究院&杭房數據)

成都千萬級豪宅截至12月初,成交量達1058套,超過去年全年數據。(數據來源:克而瑞四川)

武漢10月新房成交量就跳漲到10919套,環比翻倍,11月又增加了近6000套。(數據來源:武漢安居客)

在這些數據背后,我看到了整個市場復蘇的曙光。

消費趨勢

設計-更多想象

我們總是擅長把注意力放在壞消息上,因為壞消息總是帶有一種緊迫感和戲劇性,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們的目光,激發我們的恐懼和焦慮。

相比之下,好消息往往因為符合預期或是缺乏足夠的沖擊力,而被我們不經意間忽略。

在變化著的消費趨勢中,蘊藏著設計行業2025更多的想象空間。

社會輿論困在“經濟下行”的陰影里,聽自媒體說“大環境不好”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

但就在這個大環境里,名創優品前三季度增長了23%,泡泡瑪特在24年僅用上半年就實現了23年全年73%的指標。

Jellycat毛絨經濟、塔羅療愈經濟、小馬寶莉盲盒小卡……不論咱理解與否,年輕人越來越傾向于為興趣付費。

一份《2024情緒經濟消費報告》顯示,情緒價值因素已經占據了消費者購物決策的51%。人們對定制化、個性化產品的需求愈發強烈。

就是在這些咱媽會覺得現在“這什么東西也敢賣這么貴但還就是能賣出去”的市場,設計正是主戰場

品牌的成功,不再只依賴產品質量或市場營銷,更重要的是能否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

文創、IP周邊、AI個性頭像……還不懂這些的設計師你糊涂啊。

每個賣家都在思考:怎么才能戳到痛點,撓到癢處,讓年輕人覺得你是“自己人”?而設計師在這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

微暖之下,大膽前行

設計師,翻篇、翻新、翻身

總的來說,房地產在政策的推動中尋找新的平衡點和發展方向;潮玩市場仍然火熱,泡泡瑪特市值突破千億港元;AI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更加迅速而深入……

2025,我看有戲。

不用擔心這一波回暖只是曇花一現,對于設計師來說,這已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微暖”。

趁著暖風練好內功、積累項目經驗,比迷茫等待更有意義。

你可能剛剛開始涉足新領域,或是正在為跳出舒適區而掙扎,但恰好,市場正在變得更加寬松和多元,空間也越來越大。無論你是專注于UI設計、建筑設計,還是跨界嘗試包裝、平面領域,2025都充滿了新的可能。

不盲目樂觀,不擔心失敗,用心去做、去學,2025對設計師而言絕對會是一個收獲滿滿的年份。

2025,大作繼續陪伴助力每一位設計師,一起創造行業暖春。

精選文章:

拒絕空洞美人!他的海報展現了新藝術運動的版畫之美

2025 年值得了解的設計主導型餐廳

擁有上帝視角的刺繡藝術家,繡了一把地球

8 位設計師展望 2025 年他們期待看到的流行趨勢

這五個配色難題,終于有答案了